文化是发展的集中体现,是衡量社会发展文明程度,包括先进制度、先进理念和科学知识的重要标志。我们所说的维吾尔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种与时代发展同步,与先进文化合拍的文化。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证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吾尔族是由游牧民族演变过来的,是比较早地实现定居,并逐渐接受农业和城市文明的一个民族,他们善于经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先民逐步适应和掌握新疆干旱半干旱的地理环境和绿洲生态系统内物质交流与能量转换的运动规律,经过一代又一代不懈地努力,创造了坎儿井等水利工程。维吾尔族和居住在天山南北的其他民族一道,寻找和创立了南耕北牧的生产方式。与此相应,培育了南疆种植小麦,阿克苏种植大米,吐鄯托地区种植高粱、长绒棉等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在林果业方面,培育了在吐鲁番种植葡萄,哈密种植甜瓜,库尔勒种植香梨,喀什种植石榴、巴丹杏以及无花果,和田种植薄皮核桃等特色林果业的种植结构。畜牧业方面,主要培育了麦盖提羊、库车喀拉阔力羊、和田小尾羊等优质畜种。商贸是维吾尔族人民的一技之长,比如阿图什、喀什、墨玉的商贸、手工业的发展闻名于世,和田的丝织业和织毯业自古以来兴盛不衰。维吾尔族的建筑别具特色,比如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以及高台民居、骑士宴会厅、凯色尔宴会厅、阿图什什塔其清真寺、乌鲁木齐南门人民剧场、原市人民银行、吐鲁番的苏公塔等建筑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特点,这些也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维吾尔族物质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也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维吾尔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当然也包括科学的发展。维吾尔族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愚昧无知以及邪教,这是维吾尔族精神文明的主流。从中世纪以来,维吾尔族先民在自己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追求进步、尊重科学、积极地学习科学文化,创造了诸多科学成果,比如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学名著——《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辞典》。维吾尔族热爱文化艺术,他们从日常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总结、提炼和培育,创作了十二木卡姆和麦西来甫等大型艺术剧,以此来弘扬真善美、团结、和谐、友爱的主题,反对和抵制落后的、不文明的,与社会潮流相悖的文化内容,丰富发展了主流文化,支撑了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这个时代造就了像鸠摩罗什、麻赫默德·喀什噶里、优素甫·哈斯·哈吉甫、鲁明善、廉希宪、贯云石、阿曼尼莎汗等科学家和艺术大师。近代以后又涌现出了像翦伯赞、阿布都卡迪尔大毛拉、阿布都哈力克·维古尔、黎·木塔力甫等文化名人和进步人士。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培养下,又产生了像维古尔·赛热、依不拉音·木提依、阿不都热依木·吾提库尔、哈孜·艾买提等一批专家学者。同时,涌现出了像司马义·买买提、达吾提·阿西木、艾尼帕·阿力马洪、阿里木江·哈力克等战斗英雄和“感动中国”的先进人物,对此,维吾尔族人民感到自豪和光荣。这些科学家、专家和优秀人物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和社会发展的前沿。在他们的引领和影响下,维吾尔族人民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适应了现代生活方式,进入了现代文明社会。
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维吾尔族造就了多姿多彩、辉煌灿烂、别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为丰富和发展中华主流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在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方面,不断地吸收、积累、总结、提炼自己的民族文化,始终做到与主流文化相适应,与时代同步,创作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当然,应该看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在我们的民族文化当中,也存在着一些与主流文化不相适应,与现代文化以及时代潮流相悖的,或者落后的、愚昧的、保守的、甚至很不健康的文化内容。比如现在在基层,有些地方宣扬现代服饰、现代交通工具都是阿拉木(非清真);有些地方干脆禁止买烟酒;有些地方提倡婚礼在清真寺举行,诸如此类。这些与伊斯兰教的教义毫无关系,完全是无稽之谈。对此,我们应该坚决抵制。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主动地融入现代生活方式。如此,我们才能和其他兄弟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回顾过去的辉煌,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展望未来发展,我们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我们一定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批判和抵制落后、保守的文化成分,努力把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时代进步、与主流文化统一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维吾尔族的专家学者承担着以先进的文化教育并引领群众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信谣不传谣,坚决防止极少数不法分子混水摸鱼,妄图达到其破坏稳定、制造分裂的目的。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体多元、包容多样、和谐进步的价值取向,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唱响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热爱新疆的主旋律,提倡文化的共性,促进文化间的相互融合,为建设和谐、稳定、美丽、繁荣的新疆作出应有贡献。
阿不都热扎克·铁木尔 (作者系新疆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